101辩论团

由京返渝后正值中央号召大联合,各地纷纷建立类似临时政府的革命委员会,可是当时多如繁星的各式造反组织,不仅在一个市,就是在一个小单位的范围内,他们利益和观点冲突,矛盾重重。在这个争夺权利的关键时刻,各派更是十分对立,互不相让而联合不起来,例是各对立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声势,反倒在一个城市之内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大集团。在重庆就是所谓的“8.15”和“反到底”两大派,它们各自有其后台和支持者,当时各派系为壮大力量和扩大地盘所用的手法之一就是大辩论(以争取群众)。我们教师最初是在街头,而后又到各企事业单位去参加和另一派的辩论,为应付这一形势,重大8.15总团成立了101辩论团。我参加后就从原来参加较小规模的辩论会发展到参加超大规模的辩论会,其中尤以在市中心解放碑中心广场上举行的人数超过30万人的、与新华社驻重庆记者站站长凌某的辩论会为最。在重钢新三村灯光球场和望江机器厂广场的辩论会参加者都5万人以上,这三次我都曾披挂上阵,辩论的主题是革联会的大方向是否正确?在初期辩论时人们还引经据典(指毛林的语录及两报一刊的社论等),到中期就完全断章取义、互相攻击,到了后来双方就抢话筒,互相推挤、甚至大打出手了,在望江辩论的那天晚上,我的衬衣被撕烂,手臂也被抓出了血,差点儿走不了路。回来的那天晚上我怎么也不能入睡,彻夜的长思,历次政治运动的教训使我清醒起来,对文化大革命产生了疑问的萌芽,我已坚定了退出辩论团的决心。此后或到南岸姐家或躲着下围棋,那几天学校的广播和宣传车在校内到处喊李清荣老师请立即上车参加辩论……,我不再出现了,事实上后来很快即转入了武斗,重大校园受到了来自对岸的大炮的轰击,而重庆的武斗由于使用了大炮、坦克和军舰而闻名于全国,整个武斗期中我校青年大学生就死了三十多个。也就在这个期间我的女儿快出世了,我由渝到南川,途中要经过不同武斗组织把守的路口,盘查中随时都可能飞祸临头,过万盛丛林和南坪检查站时,我都从汽车上下来绕道步行过关,艰难而又幸运地安全到达了妻子的学校,后来,女儿在南川城内降生,因派性不合,我也只好呆在南坪干着急。

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                                                                                                                                       我的疑惑与反思